坐落在黄河母亲臂腕里的玛曲,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城,在10109平方公里的县境内,1288万亩草场以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和沼泽湿地,构成黄河上游完整的水域体系,黄河在这里流经433公里,形成32.78万公顷湿地,主要以高寒沼泽湿地为主,泥炭贮量丰富,平均厚度2米左右,贮量达15.9亿立方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拥有中国最美的湿地称号,素有“亚洲第一天然草场”之美称,黄河首曲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玛曲县境内。
“踏花归去马蹄香”“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高原蓝天阔,雄鹰任翱翔,碧波滚滚情涌浪,青峰巍巍河山壮”来过玛曲的人,在面对绿波荡漾、鲜花如海的草原时,无不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无不得益于玛曲县多年来从未间断的生态环保行动,无不得益于全社会对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重视。
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近年来,玛曲县湿地、草原出现功能减退、大面积退化现象,针对不断恶化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在2007年底启动实施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重要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该规划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农牧民生活生产设施、保护支撑体系三大基本方面,17项重点内容,总投资44.51亿元,其中5个子项目,68%的项目在玛曲实施,分别是游牧民定居工程、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草原鼠害综合防治项目、农牧户养殖设施建设项目、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
作为子项目的游牧民定居工程,玛曲县从2008到2010年,用三年时间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4259户22228人,共建定居点11个,其中县城3个、乡镇8个。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玛曲牧区居住难、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显著改善,广大牧民享受到了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县城秀玛定居点的闹金说道:“以前在草场上住的时候,全家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冷风嗖嗖地往里灌,潮湿阴冷的环境让全家人很受罪,最不方便的是买个盐,买个日常用品,要用多半天时间。如今这些困难都没了,住在温暖舒适的砖瓦房里,孩子上学近了,看病买东西走几分钟的路就到了,一有时间我就去打工挣钱,家里日常开支就够了,现在感觉生活充满了阳光”。
2009年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在采日玛乡、河曲马场、尼玛镇和欧拉秀玛实施牛羊育肥小区项目4个,总投资达到720万元,下达国家投资442万元。2010年,实施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421.9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9万元。修建暖棚172座,购买牛羊1337头(只);实施农牧户养殖设施建设项目,批复总投资1391.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94万元,修建暖棚554座,建设丝草料基地6450亩。2013年,完成地下鼠人工捕捉30万亩,鼠害地补播4万亩,治理沙化点6处2200亩。调运发放燕麦草籽180吨,完成圈滩种草3.7万亩,建立半人工刈割草场90.8万亩。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实护林经费490万元,完成义务植树9482棵,各项措施有效促进了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升了植被水源涵养功能。
“现在孩子们又可以在草场上捉迷藏了,记得我小的时候和朋友们玩游戏,随处藏到草丛里,他们很难找到。而几年前草场的状况让人们很担心,牛羊要赶到很远才能吃饱,水滩少了,说不上名字的小动物也少了。现如今不同了,政府和群众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草原,草原上的草慢慢的长高了,又成了西麦朵合塘了”63岁的罗藏老人动情的说道。
玛曲县深刻认识到生态战略的重要地位,始终把生态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坚持保护优先和生态立县战略,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围绕生态保护积极论证和争取一批项目,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2013年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010万元,不断加大维护草畜平衡,休牧、禁牧,鼓励群众提高出栏率,加强土著鱼管理局、黄河首曲湿地管理站工作力度,加大草原监理执法和植树造林力度,严厉打击乱采乱挖、乱砍乱伐等破坏生态行为,继续全面禁止“白色污染”等多种措施加大对生态文明保护力度,2013年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为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玛曲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中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不断探索和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与生态保护并存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积极引导牧民从传统的靠天养畜向科技养畜转变,通过政策扶持和推广高效畜牧业生态示范与技术、暖棚养畜、补播改良、畜种改良、农牧互补、畜群结构调整等科技示范项目,先后完成了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阿万仓“三化”草场综合治理项目、高效畜牧业生态示范与推广项目、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退牧还草工程等,增强了畜牧业的发展后劲,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玛曲县把扶持发展牧民藏羊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首位产业和扶贫攻坚的总抓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步伐,全面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并在全县大力开展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年建设活动,引导和帮助更多的牧民群众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促进现代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同时,县政府设立800万元的首位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鼓励扶持合作社建设,达到县级标准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年奖励1万元,把2013年确定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年”。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牧民专业合作社228个,注册资金7.38亿元,入社社员达到4185户29295人,占牧业人口的61.6%,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显著增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主持人,兰州大学杜国祯教授说道:“通过这种联合放牧的方式,集中科学养殖,牧草的生长情况相对最好,毒害草的生长也受到了遏制,草场也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解决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
与此同时,玛曲县高度重视发展高原生态旅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挖掘玛曲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利用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实施高原生态游、休闲观光的同时,民族风情、宗教文化旅游项目,更是把玛曲县打造成战略旅游支柱的关键,现在已打响“中国赛马之乡”“世界最大最美湿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藏民歌弹唱故里”“藏獒原产地”“河曲马故里”等一系列知名品牌,2013年阿万仓乡被评为“甘肃十大魅力乡镇”,更是有力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玛曲对外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向前良性发展。2013年成立旅游协会,组建河曲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投资1700万元按照4A级标准对草原新城景区进行了重点开发。
全民行动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全县各部门先后5次8000余人,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共出动清洁车辆190台次,集中清理垃圾7000余吨、小广告900多张,修补破损路面1000多平方米,查处没收一次性塑料制品36公斤,整治占道经营摊点5处,完成了城区及赛马场义务植树9482棵,使城乡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观。同时,结合风貌改造,今年县政府筹资925万元,新建垃圾台109个(县城33个、乡镇场和寺院76个),厕所51座(县城13座、乡镇场和寺院38座),果皮箱200个,垃圾桶20个。为每个乡镇场落实保洁费10万元,为市政大队购置移动公厕10台、高档马路清扫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3辆,为乡镇场和寺院配发兰托垃圾车24辆、自动装卸式小型垃圾车8辆,新增环卫清洁工95名(县市政大队20名,每个乡镇场2名,每个村、寺院各1名),城乡环境卫生软硬件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有利改善了城乡环境。
作为黄河中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人民来说,维护“中华水塔”碧水长青责无旁贷,守护5000年的黄河文化刻不容缓,我们将不懈努力守护好这篇神奇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