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玛曲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国家级和省级(市)级非遗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等,建立传承保护机制,开展对外交流,举办非遗文化相关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县形成了“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氛围。
据了解,《格萨尔》这部产生于11世纪的藏族长篇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部仍在不断被创造的“活着的史诗”。2006年,《格萨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格萨尔》史诗中的情节都与“玛域” “黄河一弯” “玛麦·玉隆松多 “卓格岭地”还有民俗方面的“婚俗、誓言、民歌、说唱、谚语、宗教仪式”等等有关。格萨尔王姓董,格萨尔称王前的岭国,其社会组织已是以董氏部落为中心的较小部落联盟。而玛曲的乔科三部就是董氏家族的后裔,《安多政教史》、《西藏王统计》亦称:占据高原三峰者藏族六大姓氏之一,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述所属河曲新部繁衍于此。《果洛宗谱》一书是格萨尔王董氏家族的历史,其中很大篇幅就记载了乔科三部落的历史。玛曲是英雄史诗《格萨尔》主人公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发祥地,是岭国走向辉煌的地方。据史诗《格萨尔》记载:格萨尔被叔叔晁同流放河曲时只有六岁,他到河曲后,保护环境、降伏鼠魔、疏通商道、发展生产,使河曲这片荒蛮之地最终成为岭国百姓新的乐土和福地。在他的治理下,岭国上中下三部由穷变富,由弱变强,他顺应民心天意,一举赛马夺冠,登基称王。
玛曲是《格萨尔》文化发源地,2003年,全国格萨尔工作办公室在玛曲建立“格萨尔文化研究基地”, 并成立了格萨尔文化研究协会,培养了大批格萨尔文化研究队伍;2004年8月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亲笔为玛曲赐写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兴旺发达”的题词。1985年,玛曲县政协副主席嘉洋先生参加了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的“全国首届格萨尔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玛曲县的岭国遗迹》、《浅谈玛麦·玉龙松多》的论文,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广泛赞誉和肯定。1984年8月20日,西藏拉萨举行民间艺人演唱会,我县艺人卡尔·交加、高·尕藏华尔旦等参加了演唱会,被国家文化部和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高度肯定,并颁发了荣誉证书。2003年7月组建了“玛曲县格萨尔弹唱艺术团”, 2004年5月8日,玛曲县格萨尔弹唱代表队赴首都北京参加了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千周年综艺晚会。2005年,格萨尔的乳名“觉如”的同音字‘教热’为名,成立了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在广场主席台两侧用石雕艺术重现了以童年格萨尔觉如在玛麦·玉龙松多从开始艰难流放的生活走向辉煌的历史为题材的藏汉两文浮雕图群;对县城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进行了民族特色化改造,使玛曲格萨尔发祥地的特色不断浓郁。县城中心修建了一处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格萨尔文化广场,在广场正中心巍然屹立着格萨尔的坐骑——“河曲宝马”雕塑。在2006年和2015年,玛曲县分别召开了《国际格萨尔学术研讨会》、全国《格萨尔》学术论坛会,专家、学者齐聚玛曲就《格萨尔》诸多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和交流,为玛曲打造“格萨尔发祥地”旅游品牌注入新文化内涵。玛曲人民为纪念格萨尔,从2004年开始,每年8月13日至17日间隆重举办了以“格萨尔”命名的大型赛马会。大会吸引了甘、青、川、藏、蒙五省区十几个地(州)市的数百名赛马选手,是藏区奖金最高、项目最多的传统赛马会。
国家、省州,县委县政府对格萨尔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对玛曲格萨尔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民族文化引领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l拉毛)
|